人书画俱老,纵笔写青山。由中央文史研究馆指导、北京画院主办、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的“纵笔写青山——侯德昌书画艺术展”,4月28日上午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。省政府副秘书长、省驻京办党组书记、主任何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。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主持,众多著名艺术家出席开幕式。
侯德昌1933年出生于河南辉县(今辉县市),是从中原大地走出来的著名书画家。他自幼酷爱书画,1956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,毕业后留校任教。他曾多次为国家重要场所创作书画作品。1977年,为毛主席纪念堂书写的“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”,被制成金字镶嵌于瞻仰大厅,获原文化部嘉奖。1994年,为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主笔绘制的巨幅山水画《幽燕金秋图》,成为《新闻联播》出镜率最高的美术作品。从事书画创作70年来,侯德昌潜心艺术、孜孜矻矻,默默耕耘、砥砺前行,不跟风,不炒作,不卖作品,始终称自己只是一个从普通农家走出的书画耕耘者。1998年9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。
何伟同志在致辞中介绍,侯德昌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书画家,中原大地的朴素民风和厚重文化,滋养出他勤劳的品格和卓越的天资。他的隶书端庄丰厚、堂堂正正,他的山水画不仅有太行山的浩然之气,也有太行的质朴和厚重。他为人谦和、积善成德、著书立说、恩泽后辈。他情系家乡,关心故乡的文化建设。2014年,他曾将创作的180幅精品佳作和个人收藏的作品捐献给辉县人民,在家乡百姓的门口建立起一座艺术馆,把高雅的书法艺术送到最基层。此举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。
此次展出的作品既有奇崛壮阔的太行山势,也有清远萧瑟的诗意山乡,展现侯德昌绘画创作的整体面貌和典型特征。他将刚劲有力的古文字特质融入作品,其独有的古篆大字,运笔兼写带画,将用笔的稚拙与墨色枯润变化突显而出。漆板刻字则将书法与漆艺工艺结合,对书法、篆刻和工艺材料的掌握都有极高要求,体现了侯德昌对创作媒介的思考和尝试。同时,展览还呈现多幅侯德昌书画近作,体现了他“不断打磨、精益求精”创作态度。在侯德昌先生看来,传统绘画是一部沉积深厚的巨大宝藏,他将传统文化视为艺术创作的基石,虔诚“读画”的同时,又始终坚持对艺术创新的思考,师法自然造化,最终化古为我。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21日(逢周一闭馆),观众可免费参观。
责任编辑:曹凯